1、國家層面加強新能源的頂層設計和規劃引導,大力支持光伏發電、新型儲能等產業發展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抽水蓄能、電化學等新型儲能是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對推動能源綠色轉型、應對極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支撐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實現具有重要意義。為推動儲能與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國家近幾年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支持行業發展。
2021 年 7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作為綱領性文件明確新型儲能成為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支撐之一,提出主要目標是到 2025 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到 2030 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推進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規模化應用;加快形成以儲能和調峰能力為基礎支撐的新增電力裝機發展機制。
2022 年 3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該方案進一步明確發展目標和細化重點任務,作出了推動“十四五”新型儲能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的總體部署,通過源--網--荷三側協同發力,促進新型儲能與電力系統各環節融合發展,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2022 年 6 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推動其他新型儲能規模化應用,明確新型儲能獨立市場主體地位,促進儲能在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多場景應用,有序推動儲能與可再生能源協同發展,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利用水平。
2022 年 8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要求圍繞風電裝備、太陽能裝備、氫能裝備、儲能裝備等電力裝備 10個領域,加速發展清潔低碳發電裝備,提升輸變電裝備消納保障能力。
政府頒布的一系列支持文件為促進新型儲能和新型電力系統發展、加快構建新能源+新型儲能上下游一體化協同發展新格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全球光伏產業正處于“風口”,核心部件光伏逆變器產業已呈現出穩定的發展趨勢
目前,全球各國均高度重視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紛紛出臺產業扶持政策,搶占未來新能源時代的戰略制高點。在全球各國共同推動下,光伏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光伏發電已逐步成為促進能源多樣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能源。根據 CPIA 數據,2022 年,全球光伏市場年新增裝機容量實現230GW,累計裝機容量將突破 1,000GW 大關。2022-2031 年,全球光伏并網裝機容量將以年均 8%的速度增長。根據能源局《2022 年光伏發電建設運行情況》。2022 年國內新增并網容量87.4GW,其中集中式36.29GW、分布式總計 51.11GW、戶用分布式 25.25GW。光伏裝機容量的迅速增長將會帶動主產業鏈及相關逆變器出貨量的增加。光伏逆變器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心臟,它將光伏發電系統產生的直流電通過電力電子變換技術轉換為生活所需的交流電,是光伏電站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光伏逆變器的行業發展情況與全球光伏產業的發展趨勢一致,近年來保持較快增長。數據顯示,全球光伏逆變器出貨量由 2017 年的 98.5GW增長至 2021 年的 225.4GW,復合年均增長率為 23.0% , 預 計 2023 年將達281.5GW。
3、新型儲能不斷發展壯大,鋰離子電池儲能仍占主導地位
近年來,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我國新型儲能“家族”不斷壯大,新型儲能技術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新型儲能”包括新型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飛輪、壓縮空氣等。對于電力系統來說,新型儲能不但可以提升電力系統的調節能力,還可以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最新發布的《中國新型儲能發展報告 2023》提到,截至 2022 年年底,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約 870 萬千瓦,新增裝機同比增長超過 110%,平均儲能時長約 2.1 小時,對能源轉型的支撐作用已初步顯現。我國新型儲能技術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在已投產的新型儲能裝機中,鋰離子電池儲能仍占主導地位,占比約 94.5%。我國新型儲能仍然處于發展初期,不同技術路線新型儲能對應的產業鏈成熟度存在較大差異。其中,鋰離子電池儲能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鏈。2022 年全國儲能型鋰電池產量突破 100GWh,同比增長超過 200%。根據研究機構 EVTank《中國鋰離子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 年)》,2022 年,全球儲能鋰電池總體出貨量為 159.3GWh,同比增長 140.3%。其中,中國儲能鋰電池全年出貨量達到 130GWh,占全球出貨量的 81.6%,成為全球儲能鋰電池出貨量快速增長的驅動因素。